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(qū)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(yǎng)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(zhèn)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(yè)觀光 工業(yè)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(qū): |
景福圍局紀念亭在端州區(qū)培腳路北側,東鄰景福祠與崇德塔,建于1935年,為正方形結構,每邊長7米,亭內主柱四根,檐柱四根。紀念亭內原來豎有“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”和“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涉諸公紀念碑”兩塊碑,現(xiàn)已移放在肇慶市博物館的碑廊中。紀念亭現(xiàn)存完好,由肇慶市堤圍管理所管理。
紀念五君祠在端州區(qū)城北路,現(xiàn)端州醫(yī)院內。建于1922年,原稱三君祠,是為紀念在1915年的肇慶景福圍崩決時奮力救災的鄧瑤光、凌福彭、葉蘭泉三位英雄而建的;到1935年,又將熱心當?shù)厮聵I(yè)的余漢謀和梁祖誥列進祠內紀念,遂改名為紀念五君祠。此祠在民國時期曾是肇慶景福圍董事會的會址,祠內有不少水利碑記,現(xiàn)尚存碑記三通。1984年被列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世外桃源村位于懷集縣燕巖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內,主要由“桃源洞天”和“世外桃源村”二個景群組成。桃源洞原稱“黑巖”,洞內充滿著幽黑的神秘色彩而得名。巖中景物琳瑯滿目,奇石千姿百態(tài),似人似物,形神兼?zhèn)洌钊隋谙肼?lián)翩,有“地下畫廊”和“佛地洞天”的稱譽。走出東洞口,豁然開朗,見一封閉山間盆地,四面石山,拔地而起,山險峰奇,小溪款款而流,不遠處有一小村落,名桃源村,當?shù)厝朔Q長壽村。
華表石,又稱錦裹石、錦石山。坐落在廣東省德慶縣城西25公里陸水河與西江匯流處。為高約二百米圓柱形巖石,西側懸崖上刻有“華表石”三個大字,每字二丈見方,為明代廣東書畫家黎民表所書,乃嶺南歷史上最大的摩崖石刻。 秦朝末年,趙佗據(jù)有南越。漢定中原后,派陸賈大夫下南粵說股趙佗歸漢, 陸賈取道桂嶺,沿西江而下,途經此處, 見奇石突兀怪異,便設錦步嶂以登山,許愿說,若能說服趙佗歸漢,當以錦裹石。
葫蘆山旅游風景區(qū)位于肇慶市鼎湖區(qū)蓮花鎮(zhèn),與四會市一山之隔,東至廣州65公里,西往肇慶市區(qū)35公里,肇慶市區(qū)33路旅游專線直達景區(qū)。葫蘆山旅游風景區(qū)占地2.8平方公里,葫蘆山的形成有著神奇的八仙傳說。與鼎湖山風景區(qū)、肇慶七星巖風景區(qū)緊密相連,構成了一條完整的西江旅游長廊。葫蘆山奇山秀水不絕,渡澗泉淺流涓涓,宛如世外桃源。常有云霧升降,纏繞山麓,使廟宇樓臺宛如仙境。
漢謀圖書館位于城區(qū)寶月臺原高要縣中學內,今為端州區(qū)文化館所在地。該地為肇慶八景之一的“寶月荷香”。早在宋代,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便在這里建立星巖書院,漢謀圖書館的前身就是星巖書院的“眾綠廳”。清代時星巖書院改為包公祠,后又改作魁星樓,至民國初因年久失修坍毀。1917年,新加坡華僑陳祝齡捐資重建為“祝齡樓”。1925年冬,廣東省省長古應芬為培養(yǎng)西江各縣民團骨干,開辦西江宣傳養(yǎng)成所。
廣新農業(yè)生態(tài)園始建于1999年4月,是廣東省最大的農林果自然生態(tài)景區(qū),是集示范、教育、觀光、度假、商務會議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。園內分為康體娛樂及會議培訓區(qū)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農業(yè)區(qū)、極限運動探險區(qū)、青少年素質教育區(qū)四大功能區(qū)域。各區(qū)精心打造,配合體現(xiàn)野趣的娛樂、康體項目,為食、住、玩、購物、會議開辟了一個廣闊的綠野空間。
廣東懷集三岳省級自然保護區(qū)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水源涵養(yǎng)林、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野生動植物。據(jù)調查,三岳省級自然保護區(qū)森林覆蓋率為84.9%,活立木蓄積量33.6萬多立方米。自然保護區(qū)內野生維管植物類群的物種組成計有1000多種,主要分為四種類型:一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。二是山地常綠闊葉林。三是常綠針葉林。四是山頂灌草叢。
封開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東部、賀江以東大部分地區(qū),由北部的西山、狼嶺山,東部的黨山、七星巖山,南部的黃崗山、豐壽山、麒麟山及賀江圍限起來,面積約1326平方公里,核心區(qū)面積117平方公里。地質公園內集中了大斑石景區(qū)、龍山景區(qū)、千層峰景區(qū)、黑石頂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及多種類型的地質地貌景點,它是嶺南古文明重要發(fā)祥地,旅游資源十分豐富。
位于廣東省封開縣江口鎮(zhèn)江濱公園內。建成年份:1984年。高度:15米。結構:塔柱為大理石,此上為金屬。在塔內向上望,能看到頂部的圓洞。頂端為直徑6.21(表示6月21日夏至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)分米的銅球,中部4條斜柱支撐。塔底半球狀,以虛線表示北回歸線走向。